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然地理 >

植物生长环境论文怎么写(植物生长环境的总结)

时间:2023-11-30 09:23:12
植物生长小论文(初一)

菊科植物的花和果

菊科是比较年青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青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许多植物分类医生和系统演化医生都一致认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发展到了很高阶段。

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1.5%。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

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是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漏芦属的头状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又组成较大的复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的很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

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

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

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

萼片: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

花瓣: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

雄蕊: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

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

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

菊科植物大多数花序较大而鲜艳,适于虫媒传粉,但另外有些属、种的花并不鲜艳,例如蒿属(Artemisia)、苍耳属(Xanthium)及豚草属(Ambrosia)等,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很不鲜艳。这些植物是由虫媒特化成风媒的一个类型。苍耳属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较小,还保留扁平的头状花序,花期很短,花谢后即脱落,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谓的“苍子”)的花序轴(托)木质化,外有许多钩刺,其中包有两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个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

向日葵在我国各地广为种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较大,便于观察,下面将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简述,供教学参考。

向日葵是原产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43.9~52%。高2~4米,大型的心脏形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一般直径30厘米,大的可达60厘米。头状花序的花序轴(托)扁平,其中充满白色海绵状的填充物(薄壁细胞)。花序边缘围有3~4层绿色的总苞。很外圈的花为鲜黄色的“舌状花”(边花),中央为黄褐色的管状花(盘花)。舌状花(边花)(见图c)是不育性的无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虫来访,帮助传粉。花瓣基部连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连合而成,另外两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称它为“假舌状花”。子房三角柱状,内无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复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质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别着生在子房三个角的顶端。子房基部无明显的苞片。管状花(盘花)(见图B)的五枚花瓣基部连合成管状,上部五个齿,辐射对称。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纤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内贮花蜜供来访的昆虫采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紧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尘或长吻昆虫伤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质三角形的小薄片,着生在扁平子房的两个上角,已无明显的作用,果实成熟时脱落。雄蕊的花药黑褐色,连合成管,药隔三角形,黄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时白色,壁薄而软,待成熟后,果皮变硬而具黑色花纹。每个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质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顶端有三个裂齿,当果实成熟脱落时,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轴上。

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

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

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

菊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花卉如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盏菊、翠菊、蜡菊、大波斯菊(秋英)、瓜叶菊、雏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莴苣、茼蒿(北京称蒿子秆),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药用种类较多如除虫菊、红花、牛蒡、蛔蒿(花序中产驱蛔虫有效成分——山道年)、苍术、泽兰、大蓟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蒸馏后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即冰片,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较寒冷地区的草本橡胶资源植物,苏联曾大量栽培。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属某些种,专门生长在农田中,是庄稼的大敌。豚草属一些种的花粉对某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有关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小论文。

绿化植物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还具有净化空气、净化污水和降低噪声等功能。

净化空气  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① 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CO2)平衡。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气层中CO2浓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绿色植物是氧气的主要制造者和CO2的消耗者,对保持氧和CO2的平衡有重要作用。据计算,每公顷植物一年释放的氧:农作物为3~10吨,落叶林为16吨,针叶林为30吨,常绿阔叶林为20~25吨。一株树龄百年的山毛榉(Fagus sуlvatica),其叶片总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进行光合作用时,每小时可吸收CO2约2352克,释放氧1712克。据计算,大约150平方米的叶面积,可以满足一个人的需氧量。

② 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植物能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汽、铅蒸汽以及过氧乙酰硝酸酯、乙烯、苯、醛、酮等气体。如氟化氢通过40米宽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带比通过同距离的空旷地后的浓度可降低近50%。二氧化硫通过一条高 15米、宽15米的法国梧桐 (Platanus acerifolia)林带浓度可降低 25~75%。绿化植物能阻挡、过滤和吸收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③ 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绿化植物不但能够阻隔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而且能够过滤和吸收放射性物质。如一些地区树林背风面叶片上的放射性物质颗粒只有迎风面的1/4。树林背风面的农作物中放射性物质的总放射性强度一般为迎风面的1/20至1/5。又如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1毫居里的放射性131碘时,在中等风速的情况下,1公斤叶子在1小时内可吸滞1居里的放射性碘,其中2/3吸附在叶子表面,1/3进入叶组织。不同的植物净化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也不相同,如常绿阔叶林的净化能力要比针叶林高得多。

④ 减少空气中的灰尘。绿化植物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据测定,一个位于绿化良好地区的城镇,其降尘量只有缺乏树木的城镇的1/9至1/8。草地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它不仅能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还能固定地面尘土。如有草皮的足球场比无草皮的足球场上空的含尘量少2/3至5/6。

⑤ 减少空气中的细菌。一方面由于树木可以减少灰尘,从而减少了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植物能分泌挥发性物质,具有杀菌或抑菌的能力。如在一个城市绿化差的街道上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目,比同一城市绿化好的街道上高1~2倍以上,比同一城市树木茂盛的植物园中高40~50倍。松、柏、樟等树木能够分泌挥发性抑菌物质,在这类树林中,空气中细菌含量比植物园还少。 净化污水  森林有净化水源的作用。据测定,从每平方公里无林山坡流下来的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为16.9吨,而从有林山坡流下来的水中含量则为6.4吨。如果水流过30~40米宽的林带,其中氨含量可降低到原来的1/2至2/3。森林还可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水流通过30~40米宽的林带后,每升水中所含细菌数量比不经过林带的减少1/2。水流通过 50米宽的生长 30年的杨、桦混交林后,所含细菌数量能减少9/10以上。此外,各种水生和沼生植物也能净化污水。如在试验水池中种植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后,水中悬浮物减少30%,氯化物减少90%,有机氯减少60%,磷酸盐减少20%,氨减少66%,总硬度减少33%。又如在含有十几种有机化合物的污水中栽植水葱(Scirpus validus),经过一定时间,有机化合物全部被水葱吸收。

降低噪声  声波传至树冠后,能被浓密的枝叶不定向反射或吸收。因此可以利用林带、绿篱、树丛来阻挡噪声(见绿化降噪)。

调节气候  大面积的森林、绿地以及宽阔的防护林带和浓密的城市行道树,对温度、湿度和风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中国南京市有行道树遮荫的马路在夏季的很高气温比无行道树的马路低3℃左右,而且相对温度高10~20%。林带和绿地还能促进城市中的空气对流,白天使热空气上升,夜间使冷空气下降,从而使市内受污染的空气及时得到更新。

保持水土  树木和草地有显著的保持水土功能。例如降雨时,雨水首先冲击树冠,然后穿过枝叶落地,不直接冲刷地表,从而减少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本身还能积蓄一定数量的雨水。据测定,树龄61年的云杉树冠一般可阻留降雨量的24~70.8%。此外,树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而林下往往又有大量落叶、枯枝、苔藓等覆盖物,既能吸收数倍于本身的水分,也有防止水土流失和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如果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有石山地还能形成泥石流。

保护农田  绿化植物能减轻风、旱、涝等对农作物和蔬菜的危害。例如一条防护林带可使20~25倍树高距离内的风速降低10~50%,结构良好的林带能把有害的6级风变成对农田无害的3级风。风速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也随之减少,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会增加。防护林还可以阻止沙土飞扬,防止尘害。

绿化植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但是,如果污染超过了绿化植物所能忍受和缓冲的限度,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在减少污染的基础上发挥绿化植物的有效功能

关于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的论文

*一节 植物分类概述(1学时)

一、分类原则

1.人为分类

2.自然分类

3.细胞遗传学——物种生物学

4.化学分类学

5.数量分类学

二、分类单位和命名

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命名原则

三、界和门的划分

1.界的划分:二界说、新二界说、三界说、五界说、六界说

2.植物门的划分:菌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二节 原核生物(prokaryotae)(1学时)

一、细菌门(Schizomycophyta)

1.细菌的主要特征

2.细菌的分类

3.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蓝藻门(Cyanophyta)

1.蓝藻与细菌的区别

2.蓝藻的主要特征

3.原核生物的生活史

第三节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学时)

一、藻类(Algae)

1.藻类的主要特征

2.藻类的种类、门类

3.藻类的繁殖方式

二、真菌(Fungi)

1.真菌的主要特征

2.真菌的种类

3.真菌的繁殖方式

4.真菌的演化历史

三、地衣(Lichenes)

1.地衣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等特点

2.地衣的种类

3.地衣的生境与分布

第四节 苔藓和蕨类植物(1学时)

一、苔藓植物(Bryophyta)

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苔藓植物的分类

3.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

4.苔藓植物的分布与生境

二、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类植物的分类概况

3.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

4.蕨类植物的生境与分布

第五节 种子植物(1学时)

一、裸子植物(Gymnospermae)

1.裸子植物的生活史

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类型

二、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2.被子植物的的主要特征

3.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第二章 植物生活和环境(9学时)

——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个体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概念,了解生态因素对植物作用的特点;掌握各生态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生态因素生态适应特点。

重点:环境与生态因素的概念、植物对各生态因子的生态适应特征。

难点:植物适应性的形成。

*一节 概述(1学时)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基本概念: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非生态因子、生态环境、小生境、

2.生态因子的分类

3.很低量定律和限制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三基点

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1.基本概念:适应、驯化、忍耐力、生态类群、生态型、生理幅度、需求性、生态幅度

2.适应

3.忍耐力及其特点

4.生态类群和生态型

第二节 光和碳素营养(1学时)

一、光照条件

1.基本概念: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能力、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净光合率、光能利用率、生理辐射、补偿深度

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

(1)光强与光合作用

(2)荫蔽胁迫与适应类型

3.光的性质与光周期的生态作用

(1)光的波长与植物

(2)光周期和植物

二、碳素的生理生态作用

1.CO2补偿点

2.CO2对植物的限制作用

第三节 水分条件(1学时)

一、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

1.植物水分状况与生命活动

2.植物吸水与失水的内外条件

(1)植物的吸水能力

(2)土壤水分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3)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

3.基本概念:吸胀作用、半透性、渗透势、衬质势、压力势、蒸腾作用、饱和含水量、饱和亏、蒸腾系数

二、适应陆地水分条件的生态类群

1.旱生植物(xerphyte)

(1)肉质旱生植物(succulent)

(2)硬叶旱生植物(sclerophyllous xerophyte)

(3)软叶旱生植物(malacophyllous xerophytes)

(4)微叶型和无叶型强旱生植物(supperxerophyte)

2.中生植物(mesophyte)

(1)形态特征

(2)生理特征

3.湿生植物(hygrophyte)

4.划分水分生态类群的方法

(1)生态序列法(环境梯度法)

(2)形态结构分析法

(3)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法

三、渍水土壤和水体的生态作用

第四节 土壤条件(1学时)

一、氮和矿质元素营养条件

1.生理生态意义

2.植物对营养元素模拟吸收特点

3.适应土壤营养条件的生态类群

二、适应有毒害土壤的生态类群

1.对富铝化土壤的适应类群

2.对盐渍土的适应类群

3.对重金属元素富集土壤的适应类群

三、沙生植物与石生植物

1.沙生植物

2.石生植物

第五节 温度条件(2学时)

一、植物生命活动与温度条件

1.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2.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需热量及温度生态类群

4.基本概念:生理性干旱、春化作用、积温

二、适应极端温度的生态类群

1.低温胁迫与植物适应特征

2.高温胁近和植物适应特征

三、植物物候节律

1.物候历

2.物候剖面图

第六节 生物条件(1学时)

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植物与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2.动物对植物的授粉作用、传媒作用及其生态意义

二、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

1.植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2.机械性相互关系

3.化学性相互关系

4.竞争性关系

植物生长历程生物小论文1000字

菊科植物

菊科是比较年青而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大科。虽然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较晚,但由于该科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使这个年青的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不论在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冠。许多植物分类医生和系统演化医生都一致认为它在被子植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系统演化中的地位,发展到了很高阶段。

菊科植物的绝大部分属、种的营养体都是草本,木本者甚少,仅占本科植物种数的1.5%。从进化角度看,草本植物以种子或地下器官(根、根茎、块茎、球茎等)度过环境的不良时期,比木本植物适应性强,因而较木本植物进化。菊科植物除少数种类(如百日草、鬼针草)为对生叶外,多为互生单叶。

1.菊科植物繁殖器官的特点是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是由许多无柄小花(或仅有一朵花)密集着生于花序轴的顶部,聚成头状。外形酷似一朵大花,实为由多花(或一朵)组成的花序。一般再由许多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伞房花序等。漏芦属的头状花序小,只包含一朵花,由许多小的头状花序又组成较大的复头状花序。

头状花序的很外面,包有总苞,一般为绿色,叶状,它的功能无疑是在头状花序未开放之前,包在外面起保护作用。但本科中许多属、种的总苞,特化成具有特殊用途的器官,如蜡菊的总苞变成膜质,并有鲜艳的色彩,用它吸引昆虫;牛蒡、苍术及苍耳等的总苞变成钩刺,腺梗菊、豨莶等的总苞上具粘质的腺毛,可利用动物来传播果实、种子。

由许多小花集成头状花序,这就使本来不太明显的每个小花集在一起,显得较大而醒目,尤其当某些属、种花序边缘的舌状花开放后,使花序变得更大、更醒目,以利于招引更多的昆虫。

有些属、种的头状花序中,各小花之间有了明确的分工,如向日葵,花序边缘的舌状花是不能结实的无性花,中间的管状花既能产生花粉,又能结果实,是两性花,而金盏菊与之不同,边缘的舌状花是能结实的雌花,而中间的管状花全是只能产花粉而不能结实的雄花。

2.头状花序上每朵花的结构,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萼片变成冠毛,花瓣5枚连合,雄蕊聚药、子房2心皮下位。但各属、种之间差异很大,简化或特化现象很普遍。

萼片:萼片是保护器官,尤其在花蕾时期。菊科的头状花序外围有总苞统一保护,所以萼片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有些种类特化成为果实顶端刺状、毛状或片状的“冠毛”,成为果实种子的传播器官,如蒲公英、鸦葱等具毛状冠毛,可借风力使果实到处飘扬。又如鬼针草,冠毛变成刺状,可使果实附着于动物身体上,借以传播。

花瓣:5枚,互相连合成管状或舌状。从进化角度看,合瓣花是后出性状,要比离瓣花进化。若花瓣的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顶端五个花瓣呈辐射对称排列的,叫管状花,如向日葵花序中央的小花。若花瓣基部连合成较短的管,五个花瓣连合成为片状,两侧对称,向一侧伸展的叫作舌状花,花瓣顶端五个齿,表明该舌状花是由五枚花瓣连合而成。如蒲公英的花。有的种类花瓣基部连合成较长的管,但花瓣五枚形成唇形,分上下二唇,往往有的只发育一个唇,另一个唇退化,形成假舌状花,如金盏菊和向日葵花序外围的小花。在花冠管的基部,有环形的蜜腺,可分泌花蜜贮存在管的基部。

雄蕊:5枚,花丝互相分离而花药边缘互相连合形成空筒形,即聚药雄蕊。每当花药成熟时,将花粉粒撒在聚药雄蕊的“筒”中,待雌蕊花柱生长时,将它们“推”出筒外。有些种类花药的基部特化成“尾”状,其功用是保护花瓣管基部的蜜腺和花蜜,免遭灰尘或雨水的侵蚀。在每个花药的顶端有突出的“药隔”,在雄蕊未成熟时,此五个药隔互相靠合形成一个“盖子”,封住花药管的口部,起防护作用。

雌蕊:子房下位,二心皮构成,一室,一枚倒生胚珠,基底着生。花柱一条,伸于花药管中,顶端柱头2裂,但在雌蕊尚未成熟时,柱头不张开。在花柱上部,常生有一圈毛,叫“扫粉毛”,每当花柱发育而伸长的过程中,此“扫粉毛”即可将雄蕊花药“撒”在花药管中的花粉粒“推”出,便于来访的昆虫携带。菊科植物花一般都是雄蕊先熟,花柱伸长过程中将花粉粒“推”出后,顶端的柱头再张开来接受其它花传来的花粉。这是避免自花传粉的适应。但是,一旦柱头上没接受到其他花传来的花粉,即异花传粉遭到失败,也无妨,柱头可以下弯,将“授粉面”接触到自己的花柱上,沾上自花产生的花粉粒,完成自花授粉。

3.菊科的果实是不开裂的干果,果皮致密,其中只含有一粒种子,一般认为是瘦果。但它来源于二心皮,并且是子房下位形成的,这与由一心皮形成的子房上位的瘦果有所不同,严格说起来应叫“菊果”或“连萼瘦果”(Cypsela)。

菊科植物大多数花序较大而鲜艳,适于虫媒传粉,但另外有些属、种的花并不鲜艳,例如蒿属(Artemisia)、苍耳属(Xanthium)及豚草属(Ambrosia)等,它们的花序很小,黄绿色,很不鲜艳。这些植物是由虫媒特化成风媒的一个类型。苍耳属植物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较小,还保留扁平的头状花序,花期很短,花谢后即脱落,往往不被人们注意到。雌花序(即所谓的“苍子”)的花序轴(托)木质化,外有许多钩刺,其中包有两朵雌花,每朵雌花只剩下一个子房和二裂的花柱,成熟时整个花序脱落。

向日葵在我国各地广为种植,取材容易,而且花序及花都较大,便于观察,下面将它的各部器官作一简述,供教学参考。

向日葵是原产北美洲的一年生大型草本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43.9~52%。高2~4米,大型的心脏形叶,互生。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一般直径30厘米,大的可达60厘米。头状花序的花序轴(托)扁平,其中充满白色海绵状的填充物(薄壁细胞)。花序边缘围有3~4层绿色的总苞。很外圈的花为鲜黄色的“舌状花”(边花),中央为黄褐色的管状花(盘花)。舌状花(边花)(见图c)是不育性的无性花,功能就是吸引昆虫来访,帮助传粉。花瓣基部连合成短管,花瓣上部扁平、伸展,由三枚花瓣连合而成,另外两枚花瓣退化,所以有人称它为“假舌状花”。子房三角柱状,内无胚珠,花柱和雄蕊皆退化,不复存在。萼片退化成膜质的“冠毛”,一般三枚,分别着生在子房三个角的顶端。子房基部无明显的苞片。管状花(盘花)(见图B)的五枚花瓣基部连合成管状,上部五个齿,辐射对称。在花瓣管的下部膨大成球形,上生纤毛,其作用有二:1.膨大的空腔内贮花蜜供来访的昆虫采食。2.膨大的部分彼此靠得紧密,填充了花冠管之间的空隙,防止雨水、灰尘或长吻昆虫伤害下面的子房。萼片退化成膜质三角形的小薄片,着生在扁平子房的两个上角,已无明显的作用,果实成熟时脱落。雄蕊的花药黑褐色,连合成管,药隔三角形,黄褐色。雌蕊的子房下位,未成熟时白色,壁薄而软,待成熟后,果皮变硬而具黑色花纹。每个子房的基部都有一枚膜质的苞片包住子房,白色,顶端有三个裂齿,当果实成熟脱落时,此苞片仍存留在扁平的花序轴上。

菊科植物依据头状花序内花的形态及乳汁的有无可分为两个亚科12个族。划分标准即:

管状花亚科(Asteroideae)植物体不含乳汁,头状花序皆为管状花或至少花序中的盘花为管状花。包括11个族,大多数菊科植物都属于此亚科。应当说明的是我们日常栽培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虽花序中央的盘花似舌状,那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它无乳汁应归于本亚科。蒿属、向日葵等,也都属于本亚科。

舌状花亚科(Cichorioideae)植物体含乳汁,头状花序上皆为舌状花。只包含一个族。蒲公英、莴苣、苣荬菜等都属于本亚科。

菊科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有许多著名的观赏花卉如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盏菊、翠菊、蜡菊、大波斯菊(秋英)、瓜叶菊、雏菊等。日常食用的蔬菜有莴苣、茼蒿(北京称蒿子秆),菊芋(姜不辣),生菜等。药用种类较多如除虫菊、红花、牛蒡、蛔蒿(花序中产驱蛔虫有效成分——山道年)、苍术、泽兰、大蓟等。可提取芳香油的植物有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蒸馏后提取的挥发性物质即冰片,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是北方较寒冷地区的草本橡胶资源植物,苏联曾大量栽培。对人类生活有害的植物如蒿属某些种,专门生长在农田中,是庄稼的大敌。豚草属一些种的花粉对某些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请问如何写一篇生物型 植物小论文?拜托各位大神

生物科技小论文——草莓的无土栽培 摘要:1、利用学校的生物园地,通过配制合理的营养液,完全 可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的草莓具有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 早、开花结果早、产量高的特点。 关键词:培养基、营养液、无土栽培、简单易行 将作物栽培在除土壤以外的培养基上,叫无土栽培。无土栽培具有不占地或少占地、换茬快、环境清洁、产品无污染和生长好、品质优、色鲜味美等优点,为花卉蔬菜、粮食以及水果生产的工业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实践目的 通过对草莓的无土栽培实践活动,使我们初步掌握无土栽培的技术,懂得利用水培法来确定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原理和矿质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原理 植物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土壤颗粒主要起着固着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将植物生活所需的无机盐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进行作物的无土栽培。 三、实践方法 采用与泥土盆栽草莓相对照试验,盆栽草莓使用一般的菜园土作固着物,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进行水肥管理。 四、实践器材 无土花盆(双层塑料套盆或采用罐头瓶、硬泡沫塑料做定植板也行)、草莓苗、营养液原液、天平、洗净的碎石或蛭石、温度计等。 五、 试验与管理 1、试验时间:1997年9月-1998年5月;1998年9月-1999年5月 2、试验地址:校生物园 3、营养液原液:经试验得知,表1为很佳配方。 4、栽培方法:选择无病虫害、植株矮壮、具4-5片叶、顶芽饱满的壮苗,洗净根上泥土后,定植在无土花盆的上盆中,用碎石子或蛭石作固着物,下盆中盛清水,待长出新根后(1周左右)将清水倒掉,换上培养液。 表1 无土栽培草莓营养液原液配方 成分名称 含量(MG/L) 硝酸钙 236 硝酸钾 303 磷酸铵 57 硫酸镁 123 三氯化铁 500 硼酸 1.2 氯化锰 0.72 5、管理: (1)及时添加营养液。每周补液1-2次。每次50-100ml。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升高、蒸发快,同时正当开花、结果盛期,需肥量大,每2-3天补液1次,并要增加营养液的浓度。一般开花前培养液浓度是 原液∶水=1∶9 开花后培养液浓度为 原液∶水=1.7∶8.3 (2)隔天上午喷水1次,4月开始每天喷水1次,保持相对湿度70-80%。 (3)光照为生物园里的自然光照(注意不要放在直射太阳光下,以免培养液温度升得过高造成根坏死)。 (4)注意及时摘除老叶、匍匐茎。当发现植株下部的叶片呈水平着生,开始发黄、叶柄基部也开始变色时,应立即摘除。匍匐茎消耗养分大,为保证果大质优,发现生在叶片基部的幼嫩线状物——匍匐茎,要及时摘除。 (5)注意病虫害防治。草莓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内吸杀虫剂防治,如甲胺磷、乐果等。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病毒病等,可用波尔多液、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 (6)注意及时疏蕾垫果。 六、观察记录情况 1、根系在2℃时开始活动,在7℃时开始长新根,很适生长温度为15-20℃,高于30℃时停止生长,并有根部变色受害情况,在-8℃时根系受到冻害。 2、地上茎、叶气温在5℃时开始生长,生长很适气温为15-25℃气温过高过低生长都较缓慢,气温高于30℃以上有老叶焦边现象。 3、气温在5℃以上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很适气温在5-15℃之间,开花在10℃以上,开花盛期在15℃左右。 4、培养液pH值在6.5-7很为适宜。 5、开花结果情况见下表 表2 无土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记录统计表 盆数 盆栽时间 *一花序 第二花序 总果实/株 月/日 叶片数 开花 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开花月/日 小花朵数 果实成熟月/日 数量 重(克) 20 9/23 9/26 4-5 3/23 4/6 11-17 4/12 4/27 4/10 4/21 5-9 4/20 5/18 9-171 53-257 七、结果与体会 1、无土栽培的草莓比盆栽草莓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花芽分化早、开花结果早,从定植到*一花序开花和果实成熟都比盆栽提前一周左右,并极少有病虫害。 2、试验证明,室内无土栽培草莓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在家庭中推广种植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既可以观赏、美化环境,又能品尝到气味芳香、营养丰富的春季水果珍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实践,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教材,又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本地的推广。 说下几个别的题材: (比较好写点的) 1、可以写写物体为什么会有重量?(如果觉得简单可以写写物体为什么会有质量?觉得难就讲讲重量和质量的区别) 2、恐龙和乌龟都是爬行动物,为什么一个长得这么快一个长得这么慢? 3、都说鸟类是恐龙进化来的,有什么证据? 4、现在温室效应这么严重,是什么引起的?有什么解决方案? 5、可以找一种常见或者著名的病症,说一下它的原因或解决方法或治疗前景。

麻烦采纳,谢谢!

植物生长历程小论文

植物生长

植物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食物。人们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种子,例如小麦种子磨成面粉、水稻种子去壳加工成大米、大豆种子做成豆腐、芝麻种子榨出食用油、胡椒种子压成胡椒粉作调料等等;也可以直接享用植物的茎叶,如白菜、油菜、莴苣、甘蔗等等;或者享用植物的根茎,如马铃薯、甘薯、萝卜、甜菜等等;还有植物的花朵,如花椰菜、西兰花等等;或者植物的果实,如番茄、黄瓜、苹果、桃子、草莓等等。人们还可以用植物来饲养牲畜,为人类提供肉、蛋、奶等食品。人们种植棉、麻用来纺纱织布,种桑养蚕得到丝织品。人们种植草药获得药材。种植烟草、咖啡、可可得到刺激品。植树造林取得木材和造纸原料,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归根结底,人类的衣食住行统统离不开植物,植物养活了整个人类。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植物一般是由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成。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细胞发生分裂,胚发育成胚芽和胚根,利用胚乳提供的营养,幼苗破土而出,而且在三叶期前一直吸取胚乳中分解的养料生存,形成茎、枝、叶和根,组成了植株。后来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和13种植物必需矿质养分,生长壮大。到了一定年龄,就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开花、结果、成熟、衰老、死亡,留下种子进行新的一轮生命过程。

植物是一座天然化工厂。从植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它的身体内就每时每刻进行着复杂微妙的化学反应。用很简单的无机物质作原料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

在白天或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从大气中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进二氧化碳,与根系吸收的水分生成碳水化合物,既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和热量,这一过程就叫做光合作用。

夜间或黑暗条件下,在呼吸作用中消耗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使另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进一步合成淀粉、脂肪、纤维素或者氨基酸、蛋白质、原生质或者核酸、叶绿素、维生素以及其它各种生命必需物质,由这些物质构造出植物体来。

哈尔滨癫痫病医院那里比较好

哈尔滨哪个医院癫痫病看的好

哈尔滨那家医院治疗癫痫

黑龙江医院那家治癫痫病好

黑龙江治癫痫病专业医院

------分隔线----------------------------